"削球手"的逆袭之路
在刚刚结束的WTT新加坡大满贯赛上,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引爆了社交媒体——26岁的何周佳以3:2爆冷击败世界排名第三的日本选手早田希娜。这位来自江苏连云港的姑娘,用她标志性的"削中反攻"打法,让全世界记住了这个中国乒乓球队的"非典型主力"。
"我从小就不是教练眼中的'好苗子',省队选拔时因为身高不够差点被淘汰。"何周佳在赛后采访中笑着说,"但我知道,乒乓球场上比的从来不只是天赋。"
"野路子"出身的专业选手
与大多数国乒队员不同,何周佳12岁才接受正规训练。父亲是业余乒乓球爱好者,家里的车库就是她的第一个"训练馆"。"那时候对着墙壁能打上千板,邻居都说我家车库像在放鞭炮。"她回忆道。
- 2015年:以"陪练"身份进入国家二队
- 2018年:在全国锦标赛爆冷击败丁宁
- 2021年:因独特打法被选入奥运陪练阵容
"削球手"的新时代
在强调进攻的现代乒乓球体系中,何周佳的防守反击打法显得尤为特别。她的教练组独创了"削球+快带"组合技术,在去年德国公开赛上,这套战术让欧洲选手吃尽苦头。
技术特点分析:
• 反手削球旋转变化多达7种
• 正手快带速度达到17米/秒
• 比赛平均移动距离比常规选手多30%
如今,这个曾经被看作"陪练专业户"的姑娘,正用她特立独行的球风改写人们对女子乒乓球的认知。当被问及下一个目标时,何周佳擦了擦球拍:"我想证明,乒乓球场上永远有属于'怪球手'的一席之地。"
2026世界杯前瞻:盘点32强国家英文名及夺冠潜力分析